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中大杨光教授、苏彬教授《Nano Energy》:基于细菌纤维素的生物可降解自供能柔性电磁传感器

老酒高分子 高分子科技 2022-10-02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基于柔磁体的自供能柔性电磁传感器在可穿戴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柔磁体作为传感器的核心部件,必须具备优秀的机械性能和传感性能,然而大部分以橡胶为基材的柔磁体机械性能不足、制备过程复杂,无法降解,大量使用会造成不可逆的环境污染,同时,以柔磁体为核心器件的柔性电磁传感器作为非接触式传感器,能够在严苛条件下发挥作用。近日,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杨光教授团队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苏彬教授团队以细菌纤维素(BC)为基材,通过原位共沉淀的方法,构建了一种柔软、高强度、生物可降解的新型柔磁体,并进一步构建了一种环境友好的自供能柔性电磁传感器。区别于常见的应力应变及纳米摩擦发电机类型传感器,该传感器能够以非接触方式工作,避免传感过程中因为摩擦或者应力造成的性能变化及损坏,拥有更长的使用寿命。该传感器能够对速度及频率等运动信号进行准确检测。该研究中设计的柔磁体制备过程高效经济,柔磁体在生物降解之后,可对残余的磁性颗粒进行有效回收。

该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Nano Energy》上,题为“CoFe2O4 Embedded Bacterial Cellulose for Flexible, Biodegradable, and Self-powered Electromagnetic Sensor”。

 


该研究在细菌纤维素的网络结构中CoFe2O4原位复合纳米颗粒,并通过后续热压、磁化工艺制备出具有磁性的细菌纤维素基薄膜柔磁体,该柔磁体的最大拉伸强度达到37.13 MPa,大于商业柔磁(3.43 MPa),在56 h内,柔磁体能够完全降解,剩余磁性纳米颗粒可以直接回收利用,在平台传感实验中,最大传感电压为6.85 mV,最大传感电流为0.689 mA,能量密度达到1.33 mW·m-2,实验结果展示了其良好的传感性能和传感稳定性,最后将利用所设计柔性电磁传感器设计用于人体运动检测的智能衣物,实验结果表明智能衣物能够准确监测运动信号、识别运动状态。


图1. 柔磁体的制备过程及表观形貌表征:(a)柔磁体的制备过程示意图;(b)纯BC的AFM图像;(c)BC复合CoFe2O4之后的AFM图像;(d)柔磁体被铁块吸住。(e)柔磁体表面的磁感应强度分布图。


图2. 柔磁体的磁性及理化表征:(a)不同离子浓度下制备的柔磁体的磁感应强度;(b,c)柔磁体的TGA及TG曲线;(d)柔磁体的FT-IR曲线;(e)柔磁体的XRD曲线;(f)肉磁体的应力应变曲线。


图3. (a)纯BC在不同降解时间的照片;(b)肉磁体在不同降解时间的照片;(c)纯BC及柔磁体在降解过程中的总糖曲线。


图4. (a)感应电压产生示原理意图;(b)不同离子浓度下制备的柔磁体所产生的感应信号;(c)(b)中信号的峰值;(d)不同相对运动速度下产生的信号;(e)(d)中信号的峰值;(f)不同厚度的柔磁体所产生的感应信号;(g)(f)中信号的峰值。(h)超过1000次的循环传感测试;(i)(h)中1000次传感之后的信号片段。


图5. (a)智能衣物示意图;(b)柔磁体被缝制在衣服的袖子处;(c)柔磁体和铜线圈的位置;(d)同线圈在衣服的夹层里;(e)走路状态(8 m/s)下的一次完成运动周期所产生的信号;(f)四种运动状态下运动信号的频率和幅值;(g)四种运动状态所捕获的运动信号。

该工作由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杨光教授团队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苏彬教授团队共同合作完成。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为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陈坤、华中科技大学硕士李一凡、华中科技大学杜卓林博士。华中科技大学杨光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苏彬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石志军博士为该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

该工作得到了金砖国家科技创新框架计划(3rd call 2019)、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批准号 2018YFE01237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51973076 和 52073031)、国家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批准号:FZ2021005)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批准号:2020kfyXJJS035、WUT2018IVB006、Z191100001119047)等的支持。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2211285522008187


相关进展

华中大杨光教授团队《Prog. Mater. Sci.》综述:细菌纤维素 - 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超分子组装及结构调控和功能性质

华中大杨光、纳米能源所王中林/孙其君《Nano-Micro Lett.》:可降解、超强度、能水洗的导电纤维及其摩擦纳米发电机

广东省人民医院张余、华中大杨光、武大蒋序林 Biomaterials:基于免疫调剂的可注射水凝胶/多孔微球复合载药的可控释放体系

纳米能源所王中林、孙其君团队与华中大杨光团队合作《Nano Energy》:电子皮肤-全纤维素基的摩擦纳米发电机和自供电交互界面

华中大杨光教授团队:兼具抗菌、抗氧化与抗炎功能的原位载硒细菌纤维素/明胶纳米复合水凝胶用于促进皮肤伤口修复

华中大杨光教授团队CEJ:高取向的细菌纤维素/明胶复合薄膜耦合电场协同诱导细胞定向迁移应用于伤口愈合

华中科技大学杨光教授等担任主编的《Nanocellulose》英文专著出版

华中科技大学杨光教授团队在新型多功能介入栓塞材料的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华中科技大学杨光教授团队:可生物降解和电活性的再生细菌纤维素/MXene(Ti3C2Tx)复合水凝胶与电刺激耦合用于皮肤伤口修复

华中科技大学杨光教授团队ACS AMI封面文章:超疏水液-固接触摩擦纳米发电机作为液滴传感器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

华中科技大学杨光教授团队:基于再生细菌纤维素电活性水凝胶耦合电场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华中科技大学杨光教授特约论文:基于固-气-液界面下细菌纤维素的合成

华中大与南科大合作:一种能够快速制备的导电、可注射、自愈合水凝胶用于活动部位伤口的修复
华中大杨光教授团队与阜外医院欧阳晨曦教授合作《Adv. Sci.》综述:纳米技术促进治疗性T细胞的基因和功能修饰用于肿瘤精准治疗

华中科技大学杨光教授《Materials Horizons》综述:免疫调节和细胞对生物材料的反应:中性粒细胞在愈合中的首要作用

华中科技大学杨光教授《Biotechnology Advances》综述:癌症标志和恶性肿瘤特征:改善靶向给药的关键

华中科技大学苏彬教授课题组AFM:仿鲨鱼皮水下超疏油表面上的磁流体液滴发电

华南理工何明辉和华中大苏彬《Chem. Mater.》:“聚合体积收缩构筑亚微米结构”辅助的3D打印超高灵敏度仿生离子皮肤

华南理工何明辉和华中大苏彬: 含多重氢键的自修复透明导电弹性体

高分子科技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